(圖片來源:馬祖日報)
文化處繼11月23日閩東語文化繪本《每蜀日都是好日子.日日都是好時光》馬祖場新書發表暨分享會之後,4日在國家圖書館分享會,在台北響起陣陣馬祖母語,以語言和圖像,譜出馬祖生活律動。 文化處編印首本閩東語繪本《每蜀日都是好日子》新書北市分享會4日上午10時-中午12時在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(北市中山南路20號)舉行,由縣府秘書長張龍德、國家圖書館長曾淑賢共同主持,出席有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、中研院歷史研究所退休研究員陳仲玉(亮島考古隊召集人、祖籍福州)、縣府文化處長吳曉雲、翁玉峰等人。 縣府秘書長張龍德致歡迎詞說,這是國內第1本以閩東語為主體文、國語為翻譯的文化繪本,對於文化部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及縣府推廣馬祖母語具重要意義,並引述馬祖年俗冬至「搓丸」福州童謠,引起全場熱烈掌聲。會中,該繪本書作者、前聯經出版社總編輯黃惠玲、譯者陳高志分享就創作歷程現身說法,受到在場熱烈迴響。 閩東語+華語書寫文化繪本《每蜀日都是好日子.日日都是好時光》,以語言和圖像譜出馬祖生活的律動,以馬祖歲時節氣為主軸,將春夏秋冬四季氣候、環境生態、重要節慶與習俗,融合生活文化內涵為素材,描述出馬祖日常。 淺白的文字將馬祖特色串連,圖像天衣無縫地融合馬祖文化,翻譯上兼顧專業和美感、節奏,為這具備歷史意義第1本閩東語繪本,注入豐富的詮釋面向。 縣府透過各管道進行推廣母語,包括出版品編印、發行與基礎教育。透過讓下一代認識屬於我們的文化與歷史,將馬祖文化、馬祖語言、馬祖生活向外推展、向下扎根,建立地方獨有的特質形象,讓孩子以自己家鄉為榮,也讓國人對馬祖生活文化有更全面地深入認識與了解。